专题推送:
视听交互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疗愈性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编者按:相关研究表明绿地对个体的疗愈有积极作用,人体90%的感受是通过视听作用产生的,所以研究视听交互及其对个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视听交互作为切入点,以个体疗愈为目的,历时一年半,通过文献阅读法、实地调查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方法等,以南京30个样地为例,研究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街道绿地三类空间中植物景观的疗愈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而为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
一、研究现状
1.声景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相关研究在特定空间内的整体声景、声景的构成要素和声景属性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声景设计”“声景表达”“声景测量技术”“声景评价”和“声景保护”这五个方面,这些研究聚焦“人—环境—声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声景学的研究范围,提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声景研究方法。
2.疗愈性景观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者对疗愈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关设计方法研究和改善人居环境策略三个方面,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压力恢复理论、注意力恢复理论和生理、心理、注意力表现等相关理论展开。研究证明疗愈性环境在预防个体疲劳、提高个体耐受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可以让个体更好地从疲劳和负面情绪中恢复过,体现了疗愈性环境对于人体健康、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视听交互下疗愈性景观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声学和视觉之间的关系、声景对疗愈效果的影响以及声景的偏好三个方面。研究发现声学和视觉体验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视觉和声音的一致性可以让人类更好地享受整个环境;声景观对于环境的恢复性具有重要作用,自然声以及自然环境对个体注意力的恢复具有正向作用;同时在视听环境下,疗愈效果由视觉和听觉共同协调,并受视觉特征中的景观特征、风格、色调以及听觉中的声音图像匹配程度、声音效果等的影响。此外,在视听景观研究方向的声景设计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将宜人的声音引入城市空间中,自然声音作为声景设计元素通常被认为是改善城市声环境最有效的声音,相比机械的声音,人们更喜爱自然的声音。
二、主要困境
1.在景观研究领域的视听设计中,对视觉及其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整个视听交互对景观恢复性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偏向于如何设计声景,方法通常是将宜人的声音引入城市空间中,而对于视觉方面设计研究的结论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当前的研究更多留在逻辑论证层面,并没有将理论研究结果转化为实践方法,缺少对城市绿地的恢复性效果的系统评价,以及将视听结合的具体的、可实行的提高环境恢复性的设计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2.在视听景观领域的声景研究,更多停留在对单一类型声景的疗愈效果的探索。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一种声音的疗愈恢复效果的研究,将自然声音作为城市环境中的声景设计元素进行实际应用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生活中的声音组成往往包含多种声音,很少会出现仅单一声音存在的情况,故仅研究某一种声音对恢复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研究整体的声音环境。
三、主要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
1.在公园声景下,草坪占比与疗愈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草坪占比越大环境疗愈效果越强。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增加草坪占比来提高植物景观的疗愈效果,也可通过营造宽敞的景观空间,丰富的植物层次,来起到提高整体环境的疗愈效果的目的。
2.在居住区声景下,植物景观色温以及有无水体与疗愈效果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有无水体直接影响植物景观的恢复效果。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可通过设置水景来提高环境的疗愈效果,当无法设置水景时,可以通过铺装营造“视觉水景”;也可以选用低饱和度、冷色植物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冷色的植物往往会使人感到心情平和、舒适和放松。
3.在街道声景下,植物占比与植物景观的疗愈效果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天空占比、植物景观尺度、植物景观距离、植被修剪程度、植物种植方式、空间开敞程度和有无视觉焦点这几个特征与植物景观的疗愈效果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街道景观设计中,可以适当减少植物在视觉中的占比,例如通过选择低矮植物、定期修剪植物景观等方式;同时也可以使用营造视觉焦点、规整种植植物、增加空间开敞程度的方法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进而提升环境的疗愈效果;此外在重要的节点,也可以营造大尺度的植物景观。
致谢:感谢祝遵凌教授和李青青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作者:张浩宁
指导老师:祝遵凌;李青青
本期编辑:李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