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教授团与研究生团合影)
4月6日,南京林业大学与常州市钟楼区“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工作推进会在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安基村举行。南京林业大学组织部、人文社科处联动相关二级学院以及兄弟高校,与常州市钟楼区农业农村局协同展开。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风景园林学院,以及东华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等兄弟高校的专家教授团队,会同钟楼区相关部门领导一同出席了此次会议。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陶文娟,视觉传达党支部汪瑞霞教授、耿钧讲师、周瑞刚讲师作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团成员,积极参与到此次活动之中。
据悉,南京林业大学与常州市钟楼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首批“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结对名单。行动致力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乡村建设人才技术支撑的决策部署,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成前沿学术成果的精准落地转化,践行“把论文谱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国家召唤。通过建设乡村振兴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加强乡村建设人才培养、开展乡村建设陪伴式服务、打造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为乡村建设提供政策咨询、规划建设、人才培训、重大课题研究等综合性服务,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上午,在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农村工作局杨建伟局长、镇农村工作局办公室主任沙荣艳的陪同下,教授团与研究生志愿者团带着设计方案再次走进这些乡村开展深度的调查研究。从刘巷的特色水芹、殷村的职教小镇、杏塘村的样板房和集建区到安基美丽乡村,调研团队不仅零距离对钟楼的乡村望闻问切,还品尝了邹区美食,了解到当地民俗民风、生态环境和非遗文化。
(陶文娟副书记、副院长与视觉传达支部党员参观考察)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常州市钟楼区高新园管理办公室徐恬副主任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总结了邹区镇辖区内近年来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他指出,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实施方案》总体部署的核心是实现高等院校与百县千村的并轨发展与协同共进。以校地合作实践基地为中心,高校根据县城乡村的具体发展需求提供对应的咨询服务、输送建设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导,培养了紧缺人才,平衡了科研培养与职位缺口的矛盾,形成了国家战略与人才导向视野下的产教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同时,高校将针对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新问题、新困难发现新思路、制定新举措,形成基于社会实践的务实性理论生产。他希望,通过此次推进会,进一步加强高校与乡村实践的紧密联动,打造“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的示范样板。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陶文娟介绍了“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南京林业大学方面的工作进展。她指出,南京林业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历史性变革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主动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依托“双一流”学科建设,以林业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主线,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要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和核心推动力。按照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南京林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实施方案,与钟楼区政府签订“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协议书,校地协同共建乡村振兴合作实践基地,创新校地合作机制,积极探索“融合创新”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和乡村治理模式。
南京林业大学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由校组织部与人文社科处整体部署,以汪瑞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记忆建构中的百年中国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研究》为纽带,组成十余个“老中青传帮带”乡建教授专家团,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的120名研究生志愿者,深入钟楼区邹区镇的十个乡村,与殷村、杏塘村、泰村、安基村、于家村、新屋村、刘巷村、桥东村、琵琶墩村、卜弋村的村书记分别做了深入交谈,通过调查研究,交流村民意愿,了解村民需求,摸清乡建问题,从源头上发现“真问题”,在南京林业大学汪瑞霞、郁舒兰、刘玮、李晓颖、何疏悦、刘力维、耿钧、周瑞刚等多位教授和学者的精心指导下,目前已形成一百多套初步方案。
随后,研究生代表汇报了部分代表性前期调研成果。这些成果立足不同角度、不同专业领域对钟楼区下辖多个乡村当前发展建设的痛点及困难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与实施路径。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庆军教授、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程雪松教授、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鲁普及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院吴文治副院长四位特聘校外导师充分肯定了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思维系统及坚持群众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校外导师团还就方案具体问题展开了针对性的指导。
各村书记代表对应各村的需求和愿景,与汇报团队一一对接,充分交流,会场气氛热烈,专家教授与志愿者们与邹区镇的村民和乡村负责同志们一起,对前期设计方案展开深入交流,为下一步对乡村振兴的深度研究和乡村建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市钟楼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水利局副局长柴燕江在总结中再次对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团的务实精神表示感谢。他指出本次“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开展以来,初步调研取得丰富成果。团队前期与村里点对点的接触和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一批比较有质量、广度、深度的方案,其中有几件作品的思考别具创意。他期待教授团队后续能够驻村开展社会实践,实际体验乡村建设和管理,为乡村振兴培养急需人才。
当前,高校成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视觉传达党支部积极参与的“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坚持问题导向、真实反映村民愿望;坚持深入基层,真情关心乡村民生。期待“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能集聚更多高校智慧和社会力量,为钟楼区下一阶段乡村建设推进提供精准、科学、高效、全面的指导,校地共建一批示范村和实践样本,助力钟楼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和乡村全面振兴。
(撰稿:耿钧、谢清8221321379,摄影:曹行行8221321348)